電子工程學院第五屆本科教育教學節活動紀實
(通訊員 方心 司博)為全面提升專業建設水平、課程建設質量,推動學院“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電子工程學院在第五屆教育教學節期間組織開展各項報告和研討活動。
孫萬蓉教授分享“一流課程建設與課程創新”報告
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12月15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邀請孫萬蓉教授為我院教師開展題為“一流課程建設與課程創新分享”的線上專題報告。學院專業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等60余人參加本次報告,報告由學院副院長李龍教授主持。
報告開始,李龍向參會教師介紹了課程建設方案的主題思想以及孫萬蓉教授的個人簡介,并對孫萬蓉教授能夠為我院開展講座表示真摯的感謝。
報告第一階段,孫萬蓉教授分享了一流課程《數字電路與系統設計》的建設歷程與創新,結合課程創新大賽,圍繞課程創新設計,主要梳理課程建設、教學設計、課堂設計、學習評價等內容推動混合式教學的深度發展,將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推動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第二階段,李龍邀請代表教師就本次報告的主題進行經驗分享和討論,包括講課競賽的經驗、如何在教學中積累課程素材、探討課程創新理念等。
此次講座持續約兩個小時,參會教師紛紛表示深受啟發。最后,李龍鼓勵年輕教師學習孫萬蓉教授課程建設方法,并結合工程認證的要求,提升課程品質,做好一流課程建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周佳社教授分享“后疫情時代實驗室建設與實驗課程模式改革”報告
12月20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周佳社教授應邀為學院教師做了“后疫情時代實驗室建設與實驗課程模式改革”的主題報告,報告以線上會議的形式進行,報告由學院副院長李龍主持,電子工程學院50余名教師在線聆聽了報告。
周佳社教授報告的內容包括實驗室建設與改革的意義與目的、建設理念與實踐教學體系、傳統實驗現狀及實驗課程運轉情況、遠程及AI+實驗平臺建設及運轉情況、實驗室安全及管理等內容。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周佳社教授提出當前疫情的不確定性給本科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與挑戰,實驗實踐類課程的開展既要保證教學任務的實施,又要保障實驗課程質量。因此,電子工程學院在“數字邏輯與微處理器實驗”,“模電實驗”“EDA實驗”“數電實驗”等多門實驗課程中,進行了遠程實驗平臺與實驗內容建設,并在疫情時期進行了實踐,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學校實驗室信息化水平,實現了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提升了學生自主實驗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周佳社教授在報告中展望未來,結合實驗安全與實驗課程規范要求等方面,對實驗室運行與管理進行了相關介紹。
最后,周佳社教授以“青春閃耀創新路,圓夢永遠在西電”為寄語結束報告。通過本次報告會議,參會教師深入了解實驗課程及實驗室的建設情況,督促廣大青年教師能夠不斷改革與創新,推進實驗室建設與實驗課程模式的改革。
報告人簡介:孫萬蓉教授,陜西省教學名師,國家一流線上課程“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負責人,國家—流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主要負責人之一,國家級精品課程“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課程負責人,國家級精品課程“數字電路及系統設計”課程資源共享建設負責人。第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專家評委,第二—四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創新設計大賽復賽、決賽專家評委、陜西省第二—五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專家評委,全國電子線路課程西北賽區專家評委。
報告人簡介:周佳社教授,陜西省教學名師,首屆“西安之星”(教育領域)獲得者,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中心主任,電子工程學院黨委委員,實驗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校電子設計競賽組委會副主任,校電子設計競賽教練組副組長。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中國電子學會實踐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全國實驗案例設計一等獎3項,校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曾獲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卓越獎”,同時獲“我最喜愛的老師”稱號。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競賽獲國家獎10余項,獲陜西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優秀指導教師5次。主持或參與國家級教改項目9項,省級教改項目2項。主持教育部產學結合協同育人項目7項,編或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或其他教材9部。